顶部
收藏

中外出版史


作者:
万安伦
定价:
78.00元
ISBN:
978-7-04-048251-5
版面字数:
6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7-09-29
物料号:
48251-00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暂无
  • 前辅文
  • 上 篇 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
    • 导言 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
    • 第一章 古代非洲的硬质出版
      • 第一节 古代非洲的石质出版
        • 一、古代非洲的岩画出版
        • 二、古代非洲的铭文出版
        • 三、非洲其他出版文献的发现
      • 第二节 罗塞达石碑与古埃及象形文字
        • 一、罗塞达石碑与象形文字的破译
        • 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体系
        • 三、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演变
      • 第三节 古埃及的莎草纸出版
        • 一、莎草纸的诞生
        • 二、莎草纸的出版成就
        • 三、莎草纸的传播及其历史影响
      • 第四节 古代非洲硬质出版的成就
        • 一、石质出版载体上的历史铭文
        • 二、职业出版人:书吏(抄书员)
        • 三、莎草纸出版:硬质向软质过渡
    • 第二章 古代两河流域的硬质出版
      • 第一节 两河流域的文字符号
        • 一、两河流域的出版与文明
        • 二、出版符号的发生发展
        • 三、出版符号的赓续和传承
      •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出版载体
        • 一、泥版书的出版载体
        • 二、木质出版载体
        • 三、石质和陶制等出版载体
      • 第三节 两河流域的出版成就
        • 一、出版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 二、图书馆:最早的泥版书之家
        • 三、出版与教育的完美结合
        • 四、两河流域的出版影响
    • 第三章 古代中国的硬质出版
      • 第一节 结绳记事与仓颉造字
        • 一、绳的编结与功能
        • 二、绳作为符号意义的转进
        • 三、绳结之编与文籍之编
        • 四、仓颉造字与文字产生
      • 第二节 陶体与石体中的符号元素
        • 一、陶体上的刻符
        • 二、陶符中的文字元素
        • 三、玉器上刻符与文字元素
        • 四、石体上的符号元素
      • 第三节 甲骨文和青铜铭文
        • 一、甲骨文
        • 二、青铜铭文
      • 第四节 竹简木牍与印章
        • 一、竹简木牍
        • 二、印章与出版元素
      • 第五节 古代中国硬质出版的成就
        • 一、载体自身的变迁
        • 二、载体进步带来的出版成就
    • 第四章 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硬质出版
      • 第一节 古代印度的文字符号系统
        • 一、古代印度的印章文字
        • 二、阿育王铭文
        • 三、梵文的出现
      • 第二节 南亚次大陆贝叶书的发明、发展及影响
        • 一、贝叶书的诞生和制作流程
        • 二、贝叶书的传播
      • 第三节 南亚次大陆的石质出版
        • 一、摩崖石刻
        • 二、壁画的代表——阿旃陀壁画
      • 第四节 朝鲜半岛的陶质出版和日本的木质出版
        • 一、朝鲜半岛的陶质出版及成就
        • 二、日本木质出版及成就
    • 第五章 古代欧洲、美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硬质出版
      • 第一节 古代欧洲的硬质出版
        • 一、欧洲史前岩画的考古发现
        • 二、古代欧洲的硬质出版载体
        • 三、古代欧洲硬质出版时期的文字符号系统
        • 四、古代欧洲硬质出版成就
      • 第二节 古代美洲的硬质出版
        • 一、古代美洲文明的载体变迁
        • 二、古代美洲文明的文字符号系统
        • 三、古代美洲的硬质出版成就
        • 第三节 世界其他地区的硬质出版
        • 一、史前文明:环太平洋岩画出版
        • 二、北纬40°的桦树皮出版文化圈
        • 三、蒙古国的桦树皮文献
        • 四、毛利民族的“独特”出版
  • 中 篇 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
    • 导言 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
    •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软质出版
      •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帛书
        • 一、简牍的“软质化”
        • 二、帛书:古代中国最早的软质出版物
        • 三、缣帛的材料及缮写
        • 四、缣帛的收藏
        • 五、长沙子弹库帛书和马王堆帛书
      •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传播和影响
        • 一、造纸术的起源
        • 二、造纸术的方法原理
        • 三、造纸术的后世影响
      • 第三节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及传播
        • 一、印刷术产生的支撑性条件:纸、墨及书册形制
        • 二、拓印和印章是印刷术发明的重要源头
        • 三、雕版印刷的发明
        • 四、活字印刷的发明
        • 五、套印、饾版及拱花技术
        • 六、中国印刷术在世界的传播及影响
      • 第四节 软质出版的书籍形制与出版制度
        • 一、软质出版书籍形制的发展演变
        • 二、中国古代的刻书系统和出版制度
        • 三、历代刻书风貌
        • 四、政府禁书与出版管制
      • 第五节 中国古代软质出版的成就
        • 一、手抄复制的软质出版成就
        • 二、拓印和雕版复制的软质出版成就
        • 三、活字和套版复制软质出版成就
        • 四、中国古代软质出版与文化发展
    • 第二章 近现代中国的软质出版
      • 第一节 晚清时期:软质出版的近代转型
        • 一、新印刷技术的大力引进与软质出版的近代转型
        • 二、教会出版:开启软质出版“近代化”端绪
        • 三、洋务派出版:近代软质出版的“官方译书”
        • 四、民营软质出版:“近代出版”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 五、软质出版业近代转型的特征和动因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软质出版
        • 一、民初至“五四”时期:新思潮与软质出版现代变革
        • 二、民国现代软质出版的黄金十年
        • 三、日本全面侵华致使中国现代软质出版业衰落
        • 四、抗战胜利后现代软质出版业的重建
        • 五、民国时期的重要软质出版机构
        • 六、民国时期的重要软质出版人物
        • 七、民国时期的现代软质出版印刷技术
        • 八、民国时期的软质出版经营活动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软质出版事业
        •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现代软质出版活动(1921—1927 年)
        • 二、苏区的现代软质出版(1927—1936 年)
        • 三、全面抗战期间各根据地的现代软质出版(1937—1945 年)
        • 四、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软质出版活动
        • 五、解放区的现代软质出版事业
    • 第三章 古代欧洲的软质出版
      • 第一节 古希腊古罗马的软质出版
        • 一、莎草纸的普及
        • 二、莎草纸被限制与新型软质出版载体羊皮纸的发明
        • 三、文字符号的发展与变化
        • 四、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图书出版的社会背景
        • 五、古希腊、古罗马的软质出版成就
      • 第二节 造纸术传入前的中世纪软质出版
        • 一、文字符号的发展与变化
        • 二、软质出版新载体羊皮纸得到普及
        • 三、修道院抄写制度与书籍的制作
        • 四、造纸术传入前中世纪软质出版的成就
      • 第三节 造纸术传入后的欧洲软质出版
        • 一、造纸术的传入改良与文字符号系统的成熟
        • 二、欧洲软质出版载体与木版印刷技术的结合
        • 三、软质图书形制与出版检查制度
        • 四、造纸术传入后的欧洲出版组织与软质出版成就
    • 第四章 近现代欧洲的软质出版
      • 第一节 新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
        • 一、古腾堡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 二、印刷术的传播与应用
        • 三、印刷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 第二节 近现代欧洲的软质出版业
        • 一、不断发展的图书出版业
        • 二、软质图书形制的变化
        • 三、处在高压管控下的出版业
      • 第三节 近现代的欧洲软质出版成就
        • 一、繁荣的图书出版业
        • 二、近现代成长成熟的软质图书发行业
        • 三、欧洲软质出版的新探索
    • 第五章 世界其他地区的软质出版
      • 第一节 亚洲其他地区的软质出版
        • 一、东亚地区的软质出版
        • 二、南亚与东南亚地区的软质出版
        • 三、中亚和西亚地区的软质出版
      • 第二节 美洲地区的软质出版
        • 一、古代美洲文明中的软质出版
        • 二、近现代美洲地区软质出版发展情况
      • 第三节 非洲地区和大洋洲地区的软质出版
        • 一、非洲文明中的软质出版
        • 二、大洋洲文明中的软质出版
  • 下 篇 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
    • 导言 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
    • 第一章 声光电磁发明发现:虚拟出版的“萌芽期”
      • 第一节 声光电磁的发明发现与音像出版萌芽
        • 一、机械技术的精密化与声音的记录和出版
        • 二、光学技术的应用与影像出版
        • 三、电子技术的发展与音像出版
      • 第二节 感官世界的全面开启
        • 一、延伸的耳朵:唱片出版的符号意义
        • 二、延展的眼睛:录像出版的发展
        • 三、世界音像出版的发展和成就
    • 第二章 计算机革命:虚拟出版的发展期
      • 第一节 各种虚拟出版新载体的快速成长
        • 一、信息化和全球化:虚拟出版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
        • 二、计算机时代的主要虚拟出版载体
        • 三、从“红皮书”到“白皮书”
        • 四、发展期虚拟出版物的特点
        • 五、发展期虚拟出版对出版传播的影响
      • 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虚拟出版技术革命
        • 一、激光照排技术
        •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
        • 三、数字化直接印刷技术
        • 四、数据库应用技术
      • 第三节 发展期的虚拟出版对传统出版的重构
        • 一、桌面出版的兴起
        • 二、传统出版的流程再造
    • 第三章 数字出版:虚拟出版的当下状态
      • 第一节 数字出版及其新载体的创新发展
        • 一、数字出版的内涵与外延
        • 二、出版内容的单向浏览时代——Web1.0
        • 三、出版内容的聚合与用户分享时代——Web2.0
        • 四、出版内容的万物感知与智慧控制时代——Web3.0
      • 第二节 数字出版物的主要形态
        • 一、电子图书出版
        • 二、数字期刊出版
        • 三、数字报纸出版
        • 四、网络游戏出版
        • 五、数字动漫出版
        • 六、数字音乐出版
        • 七、网络广告出版
      • 第三节 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
        • 一、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与成就
        • 二、亚洲其他地区数字出版的现状与成就
        • 三、欧洲数字出版的现状与成就
        • 四、美洲数字出版的现状与成就
        • 五、澳洲和非洲数字出版的现状与成就
    • 第四章 虚拟出版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 虚拟出版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 一、大数据处理技术与大数据出版
        • 二、云计算技术与云出版
        • 三、元数据技术在虚拟出版中的应用
        • 四、VR 技术和AR 技术与出版的结合
        • 五、人机交互技术与出版的融合
      • 第二节 移动出版和按需出版
        • 一、移动出版
        • 二、按需出版
      • 第三节 人工智能出版和大脑意识出版
        • 一、人工智能出版
        • 二、大脑意识出版
  • 参考文献
    • 一、报刊文献
    • 二、论著
    • 三、学位论文
    • 四、电子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