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土壤磁性与环境


作者:
暂无
定价:
13.00元
ISBN:
978-7-04-012095-0
版面字数:
200千字
开本:
32开
全书页数:
42页
装帧形式:
暂无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3-05-15
物料号:
12095-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地理科学类
二级分类: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课

本书是一部论述热带亚热带土壤磁性与环境的专著。作者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有关环境磁学理论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论述了热带亚热带主要土壤类型的磁性特征、影响因素、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成土环境的关系。系统介绍了应用矿物磁测、X 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化学选择性溶解技术探索热带亚热带土壤磁性矿物学的新成果,阐述了土壤磁性矿物起源的新理论。本书还介绍了中国东部红土的磁学性质及其在环境变化研究中应用的新观点。

本书可供地质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 前辅文
  • 第1章 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 1.1 环境磁学的产生与发展
    • 1.2 环境磁学原理与研究内容
    • 1.3 土壤磁性
      • 1.3.1 土壤磁性研究的回顾
      • 1.3.2 中国土壤磁性分布规律
      • 1.3.3 土壤磁性的影响因素
      • 1.3.4 土壤磁性的应用
    • 1.4 黄土古土壤磁性
      • 1.4.1 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的气候意义
      • 1.4.2 黄土古土壤中的磁性矿物
      • 1.4.3 古土壤磁性增强的机理
    • 1.5 沉积物磁性
      • 1.5.1 沉积物来源的判断
      • 1.5.2 环境污染的监测
      • 1.5.3 指示环境变化
    • 1.6 大气颗粒物的磁性
      • 1.6.1 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判断
      • 1.6.2 大气污染的监测
    • 1.7 土壤磁学研究的前景
  • 第2章 环境磁学研究方法
    • 2.1 环境磁学参数、意义和测定方法
      • 2.1.1 磁化率
      • 2.1.2 频率磁化率
      • 2.1.3 非滞后剩磁
      • 2.1.4 饱和等温剩磁
      • 2.1.5 磁化系数
      • 2.1.6 退磁系数
      • 2.1.7 饱和剩磁矫顽力
      • 2.1.8 磁性比值参数
      • 2.1.9 环境磁学参数测定方法
    • 2.2 磁畴的概念及其意义
    • 2.3 土壤中磁性矿物的鉴定方法
      • 2.3.1 磁性矿物的分离
      • 2.3.2 磁性矿物的鉴定
  • 第3章 土壤磁性与环境
    • 3.1 热带亚热带土壤磁性研究概述
    • 3.2 铁铝土和富铁土的磁性
      • 3.2.1 成土母质与磁性
      • 3.2.2 气候与磁性
      • 3.2.3 成土时间与磁性
    • 3.3 人为土的磁性
      • 3.3.1 人为土磁性的基本特征
      • 3.3.2 人为土与母土的磁性比较
      • 3.3.3 人为土的水分状况与磁化率剖面
      • 3.3.4 人为土的氧化铁矿物
    • 3.4 新成土的磁性
      • 3.4.1 新成土的磁性特征
      • 3.4.2 新成土的灼烧试验
      • 3.4.3 新成土磁性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 3.5 土壤磁性的发生学意义
      • 3.5.1 土壤磁性的地理分布规律
      • 3.5.2 土壤发育过程中磁性消长的概念模型
      • 3.5.3 土壤磁性发生的指标问题
    • 3.6 土壤频率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
      • 3.6.1 频率磁化率与矿物粒度
      • 3.6.2 土壤频率磁化率的环境指示作用
      • 3.6.3 频率磁化率的环境应用潜力
    • 3.7 表土磁性增强问题
      • 3.7.1 表土磁性增强现象
      • 3.7.2 表土磁性增强机理
  • 第4章 土壤磁性矿物学
    • 4.1 土壤磁性矿物的种类
      • 4.1.1 亚铁磁性矿物
      • 4.1.2 反铁磁性矿物
      • 4.1.3 顺磁性矿物和抗磁性矿物
    • 4.2 合成氧化铁的磁性
      • 4.2.1 氧化铁的合成
      • 4.2.2 氧化铁的磁性
    • 4.3 土壤磁性矿物分析
      • 4.3.1 矿物磁测分析
      • 4.3.2 X 射线衍射分析
      • 4.3.3 电子显微镜分析
      • 4.3.4 化学选择性溶解技术
    • 4.4 土壤磁性矿物的起源
      • 4.4.1 母岩风化
      • 4.4.2 灼烧
      • 4.4.3 成土化学作用
      • 4.4.4 生物合成
      • 4.4.5 大气磁性颗粒
  • 第5章 土壤磁性的粒度特征与环境
    • 5.1 土壤磁性粒度特征的环境意义
    • 5.2 土壤磁性的粒度特征
      • 5.2.1 土壤粒级的提取
      • 5.2.2 磁化率的粒级分布
      • 5.2.3 磁性比值参数的粒级分布
    • 5.3 磁性矿物类型的粒级分布
  • 第6章 中国大陆东部红土的磁性及其环境意义
    • 6.1 中国大陆东部红土的分布与研究意义
      • 6.1.1 红土的地理分布
      • 6.1.2 红土研究的意义和问题
    • 6.2 中国大陆东部红土的剖面特征
    • 6.3 中国大陆东部红土的磁学性质
      • 6.3.1 磁化率曲线
      • 6.3.2 ARM 曲线
      • 6.3.3 DCB 处理的磁化率损失量曲线
      • 6.3.4 频率磁化率曲线
      • 6.3.5 磁化系数和退磁系数曲线
      • 6.3.6 红土磁性的粒度特征
    • 6.4 中国东部红土的磁性矿物学
      • 6.4.1 球粒状磁颗粒的发现
      • 6.4.2 剩磁矫顽力
      • 6.4.3 X 射线衍射图谱
      • 6.4.4 透射电镜图谱
      • 6.4.5 热磁分析
    • 6.5 中国东部红土磁性的环境意义
      • 6.5.1 红土磁性的古环境意义
      • 6.5.2 DCB 处理磁化率损失量的环境意义
  • 第7章 结束语
  • 英文摘要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 版权

相关图书